2016-03-14

原生家庭的傷疤 你要學的不止是自愈

2016-03-14  布克聽聽

來源:Yansubagua  微信:Yansubagua

大陸的真人秀節目也是豐富多彩,從爸爸的風潮中出來,最近又有一個以明星和父母為主題拍攝的節目。這個主題一出來,果然不只是明星八卦那麼簡單。前有鄭爽,後有陳喬恩,她們生活中的樣子,透露出子女和父母的各種相處交流方式,更讓我們開始看到生長環境和家教對一個人的影響。


父母是孩子的命。關於家庭教育的不甚完美,後遺症和救贖,看過今天這篇關於陳喬恩的 “八卦有同樣或類似經歷的你,一定會有體會。但作為家長和教育者,更重要的也許應該是立刻的自省和改進,因為誰都不想歷史重演。

從這個節目說起。在陳喬恩和媽媽不多的鏡頭裡,我們實在看不出有啥劇情,讓人忍不住想快閃這種尷尬,反正就是沒溝通、沒互動。在車裡、房裡,她們常常默默地待上很久……

不是媽媽想要把氣氛搞好,但做女兒的並不那麼配合,因為不知道怎麼講話。 再不然就是,雖然挽著媽媽的手,嘴裡說的卻是“我最親密的人是工作”,我的男朋友是工作 (反正就是和媽媽扯不上關係)。合影的時候,媽媽攬著陳喬恩的那隻手是懸空的,這也太尷尬了。

對每個人的傷痛追根溯源,十有八九都是從原生家庭中來的。

最近有個聽爛了,也說爛了的詞,就是“原生家庭”。親子關係裡出現問題,責任首先在父母。孩子出生是沒有選擇的,孩子被以什麼樣的方式教育長大,是沒有選擇的。但父母有。

陳喬恩這個故事也不例外。出生於臺灣新竹的一個普通家庭,她父母非常忙,要養三個孩子。某種程度上陳喬恩是缺少父母陪伴的。媽媽講起來,過去都是艱苦的,要帶三個孩子,要打拼生活。她對陳喬恩的管教,是嚴格的——嚴格到直接打
“被媽媽打”這件事,陳喬恩講過好幾次。注意到她每次提到被打時的表情都是痛苦扭曲的。
2013
年的訪談裡提到,媽媽常打她耳光,“呼我巴掌”。數學考不好會被毒打。今年的節目當然是再次提起。

被父母打,最恐怖的都不是肉體上的疼痛;而是被打時,孩子是被父母毫無尊嚴地對待;比這個還恐怖的是不可預知——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踩到一個地雷,暴力和羞辱就會到來。

陳喬恩現在已經是成功的女明星,但回想起快要被打時的心理,隔著螢幕我們都能感受到她的童年陰影並未完全散去。例如,“媽媽的腳步聲像魔鬼的步伐——完蛋了。”

有一句話叫做「父母是我們最大的命運」。

這種教育方式自然地對陳喬恩產生負面影響。她說小時候因自閉而轉學,不適應環境,成績變差,又導致沒人跟她做朋友,總之就是惡性循環。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沒有做任何溝通、協助作用,且陳喬恩媽媽只看到她成績變差了的後果,只會對她施以毒打。 就這樣的,陳喬恩就變成了一個從小獨來獨往的人。雖然有兄弟,但陳喬恩喜歡一個人,還跑到墓地去呆著。
寧願在墓地裡看墓碑上的亡者故事,也不要回家。

這樣的家庭關係裡,孩子長大會選擇逃離。

陳喬恩高中三年轉了三次學,導致成績變差,高中畢業就要考慮謀生。這個時候陳喬恩決定隻身闖蕩台北。陳喬恩當平面模特的時候問媽媽意見,媽媽說:“不好!我不是跟你說了你要做會計嗎?”所以職業發展方面也就聊不來了,在臺北很苦的時候也沒有讓家人知道。陳喬恩因為不想主持想演戲而被公司雪藏。交不起房租的時候向哥哥求助,但是不告訴母親,因為是“你自己選的嘛。 媽媽對於陳喬恩的人生基本上都是負面影響。她說自己“從小到大都沒有學會溝通”。

但很難得的是,作為一個‘孩子’,她的自愈能力很強。
雖然她現在也是很宅,喜歡一個人待著。曾被好友爆料:曾三個禮拜不出門,和貓說話,吃罐頭,讀書,一個人去KTV唱歌。宅到別人覺得這有點抑鬱症。陳喬恩是跟自己相處,因為一個人可以“做任何我喜歡的事情,不管時間的流逝”,回到自己的世界。

孤獨對於她不是恐懼、不是負擔,而是享受——而更做到這一點的人,內心都是強大的。
這種自我救贖從小就開始了。小時候被排擠、被媽媽打,陳喬恩就在學習跟自己相處,別人不跟她吃飯她就去讀書館看書(給自己創造精神世界)。

她每次訪問節目都會很坦白地說童年因為這些那些不開心,這也是走出來的表現。因為只有知道問題在哪裡,面對了,才能解決,把棍棒教育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。看陳喬恩早年的旅遊節目和現在的綜藝都會發現她內心世界很豐富,所以
自己就能跟自己玩起來,還能很開心的人。

一般來說,家庭對孩子有兩種要求類型,要麼要求孩子“堅強聽話”,要麼要求“溫順聽話”。

要求孩子“堅強聽話”的家庭裡,如果孩子表現出脆弱、受傷、無助的態度,那麼有可能遭到更嚴厲的對待。在這種環境下,孩子為了獲得愛和認同就必須把自己的情緒收斂起來,形成一道堅強的堡壘。

“溫順聽話”家庭中的孩子只有按照要求做,才能得到關注。通過“委屈迎合”來交換這種虛幻的“愛”,撫慰當時孤獨幼小的自己,是很多“討好型人格”形成的背後原因。
這樣的親子關係能修好嗎?

真人秀節目那種強制性的母女相處,真的會帶來和解嗎?《旋風孝子》裡因為陳喬恩和媽媽一起去了有童年回憶的地方,所以有破冰牽手。但是沒過多久又打回原形,回到尷尬和隔閡。

之前在訪談中,聽完媽媽的親筆信,陳喬恩就繃不住哭了。陳喬恩說小時候自己是愛媽媽的,媽媽也是愛自己的,但兩個人方式都不對。現在是朋友了。

可是,為什麼那些親子關係不好的人會喊出“父母皆禍害”的口號,就因為很多傷害是終生的,不可逆的。

親筆信還是被節目組安排著又寫了一出,這次是女兒給媽媽。但後來還是尷尬……媽媽說“有你真好”,她覺得肉麻,“雖然我演過戲但是我真受不了”。

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,棍棒教育給女兒帶來了這麼嚴重的後果。媽媽卻不記得。 2013年的訪談:陳喬恩說長大了之後問過媽媽,她說忘記了。而且說:從來沒有這樣過。這才最讓人心寒吧。

人們往往因為血緣的親密和環境的私密就忽略了“家庭”也是由不同的人構成,一樣有利益和衝突,而且家庭中的傷害會比其他人對我們的傷害更強烈、更深刻。我們在踏入“無情”的社會之前,其實最先需要通過的是家庭這道關。

小的時候就沒能建立起來親密關係,不良的印象伴隨著成長過程。嚴重的影響包括:因為沒有體驗過親密,不知道該怎麼建立與人的關係;或者認為自己被討厭,也沒有信心和勇氣建立。

儘管如此,陳喬恩,從事業成功之後,對母親沒有記恨和追究的態度,相反是很反過來表示理解。

“壓力大!”“對孩子期望過高!”這都不是理由!

其實這也是最糟糕的一種父母:無法給孩子愛,反而把自己的困境發洩到孩子身上,這是反過來跟孩子索取,讓孩子也失去愛的能力

陳喬恩媽媽是現在才察覺自己對女兒的傷害,因為她們彼此很疏離。隨著女兒長大,媽媽老去,心理上的勢力也轉換了,媽媽說現在是她怕女兒。媽媽哭著說希望心結可以打開,但是不是真的只需要跟女兒承認錯了就行了呢?

親密子女關係,不是重新建設就能有結果

陳喬恩在那樣一個糟糕的親子關係裡,已經做到最好了:
她自己能活得比較快樂的人生,也不跟媽媽計較過去,甚至於儘量滿足媽媽的願望——父母老來想要的親密子女關係。電視節目需要一個女兒跟媽媽和解的大團圓;但從旁觀者的心態來說,只會想:錯的又不是女兒。

說實話這個節目,從一開始我就不喜歡這個名字。明明是一個很過時的概念,任何關係都是相互的,為何子女要無條件地對父母好?良好的家庭關係應該只有愛,而非誰順從誰,誰伺候誰。

“孝”背後隱藏的含義還有:父母曾經撫養子女,子女就必須要“孝”。可撫養裡造成的傷害,又怎麼計算呢?

那些爸爸,那些秀,你看到了什麼?

這幾年親子真人秀特別火,我發現很多跟我同齡的人喜歡看的理由,並不是我們覺得小孩可愛甚至產生了自己要養育一個的想法,而是驚歎於:哦,原來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有這麼、這麼多愛的表達。

即便是最凶的郭濤,發現兒子石頭因為嚴厲的管教而覺得爸爸不愛自己之後,也立刻開始反復表達,爸爸愛你,爸爸會改的。

但生活裡很多成年人,小時候是完全沒有體會到“爸媽很愛我”這件事的。就如節目裡支持“父母皆禍害”小組裡那麼多人不肯原諒父母,甚至讓組員侯孝賢都說想找劇本出來改編。裡面包含太多複雜的情緒了。

陳喬恩是很厲害的,她通過讀書、自己跟自己對話、培養精神世界,自己找到了治療方式,不但沒有失去愛的能力,直到現在還是狀況超好的萬年少女;也儘量跟媽媽好好相處。

陳喬恩媽媽也是是很幸運的,不是每一個受傷害的子女都願意體諒父母,那些傷害以愛的名義進行,但仍舊是傷害。

致讀者們,不管對原生家庭有沒有怨恨和不滿,只要面對問題,找到方法,都還是有快樂的可能。畢竟完美的原生家庭那麼少,但我們每個人都要積極生活,才是與過去和解的唯一方式。且作為父母各位,是不是也得到了啟示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