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2-16

外國孩子在幼稚園都學什麼?

2016-02-16 布克聽聽

來源:園長薈  微信:qmhlianmeng




我們孩子進幼稚園主要是學習一些常規習慣,在這裡能夠讓孩子學習與夥伴交流、遊戲、合作,學習一些初步的書本知識,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,為以後上小學打好基礎。那麼,外國的小孩子都在幼稚園學習些什麼呢?



日本幼稚園:練體能,培養自理能力
   日本幼稚園一個班有1030個人,但班主任就只有一個。一個人照顧、管理30個孩子,想想都替老師捏把汗。但日本孩子從3歲上幼稚園起,自理能力就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。
  到了午飯時間,孩子們要自己把小桌子和小椅子從教室門外搬進教室裡擺好;中班的孩子要求能夠獨立換衣服;到了大班,平日的雜務就全都交給孩子們完成了。
   三月的日本,還是春寒料峭,女孩子們一水兒的小短裙。幼稚園也會提倡、鼓勵家長們給孩子“少穿一件衣服”,甚至每天進園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了鞋襪穿上寬鬆的遊戲衣,到器械完備的體育場上自由活動將近2小時。而且這些運動確實有“強健其體魄”的效果,除了滑梯、秋千等幼兒遊戲器械,還有單杠、平梯等對兒童力量要求較高的器械。另外,日本的孩子從幼稚園就學著踢足球,到了大班就要參加校際足球賽。
 在一天幼稚園生活中,兒童喝的全是涼的直飲水;午飯是父母準備的便當,在5月份(氣溫20攝氏度左右),幼兒的午餐已不再加熱,而是直接吃冷食。日本人希望以此可以鍛煉兒童的腸胃功能、增強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。

德國幼稚園:混齡編班,設有“安靜角”
  德國幼稚園招收010歲的兒童,包括03歲的嬰幼兒、36歲的幼兒和610歲的小學生。幼稚園對於小學生來說,類似於我們的“角落教學”:中午放學後,到幼稚園用餐;下午放學後,到幼稚園來做作業;做完作業可以在幼稚園玩遊戲。
  通常幼稚園每個班牆上都有一張表格,記錄著每位元小學生放學時間、所在學校、聯繫電話等,便於班上老師對他們進行管理。
  德國幼教工作者認為“混齡編班”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以及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:大小孩子在一起,大孩子會感到很驕傲,同時知道愛護小弟弟、小妹妹,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學到很多東西。
  儘管區角遊戲在各國的早教中已經非常普遍,德國還是有自己別具一格的地方——在幼稚園裡,孩子們除了可以看書、可以參與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、可以獨立玩玩具,還可以選擇獨處。
  每間教室都有一個獨立的小空間叫做“安靜角”。安靜角裡一般有一個柔軟的墊子,上邊有很多布質的、柔軟的娃娃和形象有趣的靠墊。不想參加團體活動的幼兒可以到這個角落靜靜地坐著;淘氣的兒童也可以在這裡翻跟頭、發洩多餘的精力。
  安靜角的設計除了尊重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有其獨處的需要,也為教師瞭解孩子提供了可觀察的表徵。當一個幼兒頻頻走進安靜角時,他已經用行為發出呼聲——他需要心理説明。
 在尊重孩子個性的方面,德國幼教做得非常徹底,除了安靜角的設計外,孩子還擁有對於午餐和午睡的決定權——一些幼稚園會提供三個午餐時間:中午1200、下午100、下午200,由幼兒自己決定何時用餐。到了午休時間,如果幼兒躺下去2030分鐘仍未睡著,他就可以起來出去玩。小時候經歷過在幼稚園的小床上輾轉難眠、又不敢做聲的人是不是非常羡慕?

英國幼稚園: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
  英國幼稚園安排的所有教育內容都與孩子的活動緊密相連。比如在科學課上,要想讓孩子認識沙子、水泥、石灰的特性,教師就帶領孩子給花圃砌花牆。通過砌花牆的勞動,孩子們學會了怎樣按一定的比例攪拌沙子、水泥和石灰;瞭解了這些材料的特性;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和有關平衡、水準、垂直等的概念。要讓孩子獲得電的知識,教師會在桌上放置電線、蜂鳴器、高能電池讓孩子們自己嘗試著連接線路,接對了,蜂鳴就會嘟嘟地響;接不對,他就要自己想辦法、找竅門,直到把線路接通。
  同樣,英國孩子在幼稚園也可以自由選擇活動;由於政府的資金投入夠大,他們的選擇也更多,除了常見的看書、畫畫、搭積木,還可以玩水、玩電腦。英國每所幼稚園的每個班級裡,都有一台電腦;和家裡隨手丟給小孩的iPad不同,學校的電腦提供各種教育遊戲、並可以繪畫。
  有時老師也會順應孩子的好奇心,創造看似荒謬無聊的遊戲。
有一次,幼兒教師打開新購置回的玩具給孩子們玩,他們卻被外包裝鼓著小泡泡的防震塑膠袋所吸引,教師就用剪刀把塑膠剪開,給每個人分了一小塊捏著玩。有人問這樣做的教育目的是什麼?老師淡淡一笑說:“讓孩子聽著泡泡一個一個捏破時劈哩啪啦的聲音,這種感覺很好!”
  另外,英國教育者很注重保護兒童的自尊心。在一所小學(附設托兒所)舉行的慶豐收大會上,小朋友們都拿來了與豐收有關的許多物品,如水果、蔬菜、麵包等,交給校長,一一陳列在大廳裡。這時有個孩子送上一個水龍頭,在場的其他孩子都笑了起來。只聽校長和藹地說:“水龍頭看起來似乎與豐收無關,但它可以洗蔬菜、水果、洗手,洗許多東西,能使東西變得乾淨,我覺得水龍頭出現在豐收會上很合適。”經校長這麼一說,發笑的孩子不笑了,被笑的孩子顯出非常自豪的樣子。

紐西蘭幼稚園:教會孩子如何玩
  在紐西蘭,上課時間就像插播的廣告,一般在用上、下午茶和午餐前,讓孩子們聚攏了坐在地上,老師利用不同教具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簡單的字母、數位、歌曲、動作的教學。這個時間通常就是10~20分鐘。
  此外就是自由自在的室內和戶外活動,新西蘭的幼稚園就像一個小世界。室外有滑梯、秋千、花園、沙坑,還有水槽、攀岩、木工車床、三輪車等等。
  室內通常分為幾個區域,類似我們幼稚園的區角遊戲。比如過家家用的“娃娃家”裡從烤箱、冰箱到蔬菜、麵包,從洋娃娃、各種服飾到兒童推車都有。除了常見的娃娃家、小圖書館、積木區、拼圖區等,還有自然角,上面放有各種天然製品,包括貝殼,火山石頭,鵝卵石,樹葉,幹花,樹皮等等等。
  對於紐西蘭的小孩子,只有一個是必修課,就是美術。室內老師和室外老師都要負責各自範圍內的美術課,讓小朋友們嘗試用不同的方式、不同的工具作畫或者完成其他的“藝術品”。
  畫畫時,孩子們都會帶上專門的圍裙,所用的顏料也都是可水洗的。
有意思的是,90%的亞裔孩子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和衣服不掛彩,而其他的孩子則絲毫不在乎把自己的手上、臉上、身上都弄得五彩斑斕。

美國幼稚園:不能自理會被勸退
 美國幼兒一般年滿3歲,如果能夠大小便完全自理、自己吃飯,就可以順利入園了,否則會被勸退。3歲之前的孩子可以入托兒所,最小的幾個月就可以入託,但是費用一般都比較高。

法國幼稚園:家校結合很密切
 將幼稚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,是法國幼稚教育的一個特色。大到幼稚園的課程設置、環境佈置、活動安排等問題,不是幼稚園說了算,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,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;小到每個寶寶在家裡和在幼稚園的情況,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,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。

奧地利幼稚園: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寶寶
 奧地利幼稚園的老師們會充分利用童話、太空世界等素材,促進孩子們創造力的發展。而在想像與現實的比較中,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。此外,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家,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,幼稚園也是如此。
 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,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,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。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,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,也沒有“督促”孩子學習音樂(包括樂器)的做法。

比利時幼稚園: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
 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,比利時幼稚園學前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會應用常識,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,並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。
 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,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手工課。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、獨立性和快速的行動力是他們的教學目標。

丹麥幼稚園:走進森林的大自然幼稚園
 在丹麥,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上托兒所,3-6歲的寶寶就上幼稚園,通常都是混齡班。老師在孩子們5歲以前很少教具體的內容,往往讓孩子們玩耍,從玩耍中去學習交往。通過交往,讓小朋友們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觀念和自信心。

瑞士幼稚園:提倡寶寶自己吃飯
 在瑞士的幼稚園裡,孩子們吃飯時,老師只把飯盤放在寶寶面前。大點的孩子用勺子就餐,小點的則用手抓著吃。吃飯時間結束,如果沒有吃完,飯菜也會被工作人員收走。
 瑞士的爸爸和媽媽在家庭中一般也不追著餵飯,他們認為孩子若是餓了,他自己就會吃的。
 因此,瑞士的爸爸和媽媽讓孩子自己進餐,也是對他的獨立行為的一種尊重。

義大利幼稚園:注重想像力和創造力
 義大利家庭在早期教育上,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性。通過提升人的素質,來實現強國之夢。
 義大利媽媽認為7歲前的孩子並非靠頭腦來理解,而是透過生活來形成自我,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。孩子將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後,從中挑出讓自己感動的部分,再加以模仿,形成自我的表現,這樣的自我表現,在自由創意遊戲中,能很輕易地發現。

挪威幼稚園:讓孩子親近陽光自然和交流
 挪威的幼稚園一般每天早晨730分開門,下午5點關門,恰好與上班族的上下班時間錯開,讓家長也輕鬆不少。孩子在玩中學到了各方面的知識,親近了陽光和自然,明白了與夥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。而且,在遊戲中,他們也會學到文化知識和文明禮貌行為方式。

澳洲:孩子玩得開心最重要
澳洲幼稚園教師與兒童的比例不會超過110。讓孩子們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是澳洲幼稚園的主要任務。兒童參觀博物館,基本上都是免費的。澳洲的幼稚園按天計算費用,很多小孩不一定每天都去幼稚園,比如有時一家人出門度假,孩子就不去上幼稚園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